1936德国柏林
1936年柏林奥运会:从本届奥运会起,现代奥运会开始进行圣火传递,火种则直接采自雅典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圣殿。1934年,国际奥委会采纳了柏林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在本届奥运会前进行从奥林匹亚至柏林的圣火传递活动。而火炬传递即将经过的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七国的奥委会都对这一建议表示了全力支持,并给予了积极的合作,奥运会组委会最终设计了一条途经七国首都的火炬传递路线。
本届奥运会火炬体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钢材制成,在手柄部分刻有“Fackelstaffel-LaufOlympia-Berlin 1936(奥林匹亚火炬接力-柏林1936)”字样。字体上方还有奥林匹克五环和德国的鹰徽标志,字体下方绘有本次火炬传递的路线图。在火炬体顶部的平台上则写有“感谢火炬手”的字样。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进行了圣火采集仪式和火炬传递活动。女祭司将采集的圣火和野生橄榄枝编织的花冠交给第一个火炬传递者,后者需要单膝跪地接受。女祭司在诵读完希腊著名诗人品达的诗句后退席,火炬接力开始。柏林奥运会的火炬接力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于8月1日抵达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193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从第11届柏林奥运会起举行圣火采集的仪式,然后以接力形式向奥运会会场传递。
1948 英国伦敦
本届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使用过三种火炬,除了一种标准的外,火炬传递还有一种适用于海上传递的和一种为最后一名火炬手特制的火炬。由最后一名接力手带进奥运会开幕式会场的那把火炬是用不锈钢制成,火炬身上写有“第14届奥运会伦敦1948”字样。本届奥运会圣火的燃料是镁,这样燃烧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时间也能看得很清楚。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战后12年后举办的首届奥运会,圣火经过3365公里的旅程后、穿越八个欧洲国家,于7月29日抵达伦敦温布利体育场,1416人参与了火炬接力活动。开幕式上的主火炬由田径选手约翰·马克点燃。
1952 芬兰赫尔辛基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头部呈圆锥型,其上写有“第15届奥运会赫尔辛基1952”字样,下面则用英文和芬兰文写有“赫尔辛基”字样。在火炬头的中部,绘有一个装饰性的月桂树枝,而另一面上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火炬的手柄部分由木料制成,并涂了漆。1952年6月25日,芬兰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由于仍然未能从二战创伤中恢复过来,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组委会请求奥运火炬的传递不要经过芬兰东部,本次奥运会首次动用飞机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经哥本哈根运送到赫尔辛基,时间是1952年7月19日。从丹麦经瑞典到达芬兰的路程采用了跑步、骑马、自行车和独木舟等传递方式。火炬接力历时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传递活动。
1956 澳大利亚墨尔本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火炬模仿1948年伦敦奥运会火炬的形状。在杯状火炬头下部,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第16届奥运会墨尔本1956”字样。由350名火炬手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沿途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在雅典的卫城两名战士身着战装在传递路线上挡住火炬手的路,只有当火炬手说“圣火是我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才允许通过。圣火火种被存放在两个火种灯里飞往澳大利亚。中途在加尔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庆典仪式。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当时奥运史上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总距离约20820公里(包括航空距离),实际传递距离4912公里,火炬手数量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径冠军罗恩·克拉克。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的奥运会火炬接力。
1960 意大利罗马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采用了古典风格的设计,模仿了古代火炬的样式。火炬下部有“第17届奥运会”字样。1960年罗马奥运会圣火于8月1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再到齐娥港口,乘船运至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罗马的传递。
1964 日本东京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呈圆柱状,外面覆有不锈钢,里面可填充燃料。为减轻火炬整体的重量,托盘部分特用铝材料制成。火炬上有“第18届奥运会东京1964”字样以及奥林匹克五环标志。1964年东京奥运会从8月21日开始,火种在奥林匹亚点燃后通过航运抵达康斯坦丁堡,之后经过了贝鲁特、德黑兰、拉合尔、新德里、曼谷、吉隆坡、马尼拉、香港、台北,最后抵达日本的门户冲绳岛。前后通过航运、陆地和海运方式共经过了26065公里,100603人参与了火炬接力,创了奥运会上的一个纪录。10月10日,开幕式火炬在东京体育场点燃
1968 墨西哥墨西哥城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顶部带有与本届会徽和宣传画上同样的“Mexico 68”字样。火炬上部呈圆锥型,并采用了开槽通透的设计。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新大陆”。为此圣火由希腊的驱逐舰“纳瓦里农”号运送到哥伦布的诞生地意大利热那亚市。圣火穿越大西洋,沿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航行。在维拉库兹,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将火炬传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活动。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欧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点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1972 德国慕尼黑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再次请1936年第一个火炬制造者克虏伯主持设计,用不锈钢制成的火炬长75厘米、重1.35公斤,燃料是液化气,能燃烧20分钟。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穿越8个国家抵达慕尼黑,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当圣火进入奥地利时,一架直升机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鲜花。贯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动使用了自行车、摩托车、马等传递方式,并第一次有残疾人使用轮椅进行传递。
1976 加拿大蒙特利尔
鉴于火炬传递手要持火炬跑1千米的实际情况,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标识管理机构采用了较为实用的火炬设计方式。火炬以重量轻的铝制成,头部设计成黑色是为了使火焰在照片上能更醒目。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想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16岁的斯蒂凡·普雷方丹和15岁的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1980 苏联莫斯科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上写有“莫斯科奥运会1980”字样。在下边托架上有本届奥运会的会徽。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火炬接力经过了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共4915公里,5000人参与了火炬接力。篮球传奇人物谢尔盖·贝洛夫点燃了开幕式上的火炬。
1984 美国洛杉矶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火炬由特纳公司的纽哈特设计, 重1.2公斤,长56.5厘米,由铝和铜合金制成,以丙烷作燃料。手柄部分用皮革制成,并套有环状金属装饰物。火炬上有“第23届奥运会洛杉矶1984”和用古拉丁语蚀刻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字样,以及大会主体育场的纪念塔图案。
非常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火炬接力问题上突发奇想,他们拍卖了美国境内的火炬接力权,每公里价值3000美元。然而,这种非常商业化的行为没有得到希腊奥委会的认可,表示将不进行火炬传递。尽管火炬最终还是抵达了纽约,但希腊人在希腊境内没有进行火炬接力,并且甚至双方都没有进行火炬交接仪式。美国人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募集了1100万美元。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由曾经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得十项全能冠军的拉菲尔·约翰逊点燃。
1988 韩国汉城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头部写有“第24届奥运会汉城1988”字样, 并装饰有本届大会的会徽和韩国绘画。手柄部分以皮革制成。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接力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火炬接力”。韩国方面为准备这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并且有156人为之奔忙。火种由飞机从雅典运往韩国济州岛,整个接力活动历时26天,20899人参与接力,足迹遍及15250公里。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
本届奥林匹克圣火于6月5日上午11时45分由希腊著名女演员玛丽娅·帕布基于奥林匹亚引燃。火炬传递至雅典后,用轮船于13日晚运抵西班牙海岸。大会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5名代表参加火炬接力跑,这在奥运史上还是首次。开幕式上点火者,是1984年、1988年伤残人奥运会射箭银、铜牌得主,37岁的安.雷波略。他从轮椅上用箭接过火炬上的火种,在离焰塔70米处"射燃"了21米高塔上的火焰。
1996 美国亚特兰大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呈古代火炬最简洁的形状, 由一束直管组成,外边套有金属环。火炬的外型还象征了古希腊建筑的线条。火炬身的22根铝管代表着历史上曾举办过的22届夏季奥运会。在上边的镀金铜环上有“亚特兰大1996”字样和本届奥运会的会徽,而在下边的环上写有所有举办过现代奥运会的城市名字。 这把火炬是历届夏季奥运会火炬中最长的一把,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柄需要手握中间部位的火炬。火炬的底部由五环和阿拉伯数字100构成,纪念奥运会已经走过百年历史;而火炬的上半部由火焰变成的星星象征每一位运动员的卓越追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种点燃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亚举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出席,拳坛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是火炬接力的最后一棒。老拳王颤颤巍巍点燃开幕式火炬的一刻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2000 澳大利亚悉尼
本届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理念来自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轮廓、 太平洋蔚蓝的海水以及“飞去来器”精妙的弧线。该火炬体分为三层,分别象征着土、火和水。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接力在希腊境内传递了10天,之后历经2.7万公里抵达澳大利亚土著圣地乌卢鲁,动用了船只和蛙人来运输火炬,前后共历时127天。澳大利亚土著运动员弗里曼成为最后一个火炬接力者并点燃了开幕式上的火炬。
2004 希腊雅典
由金银两色的金属和木质手把构成,火炬高68厘米,重700克。 整个火炬呈卷起的橄榄叶状,犹如向上喷发的烈火。希腊著名设计师安德雷亚斯·瓦罗佐斯是这款精美火炬的设计者,他在21种不同设计方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数千年来,橄榄树一直被地中海国家誉为神圣之树,它不仅是希腊最有力的象征之一,也是雅典城邦的古老象征。它是希腊神话和艺术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橄榄枝被全球人民视作和平与自由的象征。
2008 中国北京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2012 英国伦敦
伦敦奥运火炬上镂刻有8000个圆环,包涵着向8000名火炬手的人生成就致敬的寓意。在火炬设计上还融入了火炬手的符号,这在奥运史上也是第一次,将人的因素加入到火炬中,也充分表明了伦敦奥运会的创新性。伦敦奥运会的火炬顶部是三角形的设计,这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柄三角形的火炬,全身均为金色。设计师称三角形象征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同时,非圆形的火炬手感更好,也更容易被火炬手握住。火炬的设计者是来自伦敦本地的爱德华·巴伯和杰·奥斯格比,这位来自奥运主会场所在区(伦敦东区)的设计者的作品最终征服了组委会,相信这不仅仅对于设计师意义重大,对于伦敦也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2016巴西里约
2016年的火炬是由巴西品牌设计工作室Chelles & Hayashi的两位设计师构思出来的。造型保持传统的圆锥状,长0.6米,手柄处周长约2英寸(约5cm),这个大小刚合适接力者能轻松握住,火炬全身主调为白色。里约奥运会火炬从一个人手里交到另一个人手上时,后者需要按火炬上的一个按钮打开燃气阀门,与此同时顶部的白色圆锥会变大,原本闭合的几个金属块会隔开显现出5条色彩明亮的金属色液体,每一种波浪形的颜色都暗示了巴西某一处的自然景观:底部的黑色代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的人行道,两条蓝色的波纹表示海洋,凹凸不平的绿色线条让人想起俯视里约的一座座绵延的山峰,最顶上的黄色部分是向太阳及颁给表现出色的运动员的奖牌致敬。
/19